学院动态

工学院与中汽联实践教学总结交流会

上传时间: 2021-01-26   浏览:0

工学院与中汽联实践教学总结交流会

  2021年1月25上午,工学院与山东中汽联大客车有限公司实践教学总结交流会在图书馆六楼第六会议室召开,参会人员有青岛恒星科技学院集团CEO陈昌金、副校长丁效华、工学部韩伟、教务处赵新艳副处长、中汽联王勇总经理、傅绍斌高工、工学院常德功院长、潘娜娜副院长、张纪鹏教授、汽车行业学院庄新颖院长、专业教研室魏广远主任和单阳老师。

  赵副处长首先对本次实践教学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为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方向,体现学校人才培养定位,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按照“工学交替、实岗实训”的教学模式,2017级车辆工程本科班在第七学期实行工学交替实践教学,将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紧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对接,将实践教学环节融入课程思政、引入企业元素,促进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经过近一学期的工学交替学习,学生在实践能力和创新思考方面都得到相应的提升,为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方向也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为后期能够更全面的开展实践教学改革,总结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在本学期实践教学结束后,特举行本次总结交流会。

  中汽联傅工首先从企业层面介绍实践教学经验和做法,学生在企业实践学习过程中学习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实战经验,加深了对企业和生产线的认识,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了深刻的认识,对生产技术、工艺流程和质量标准加深了认识和理解。本阶段学生撰写实习资料128篇,参与中汽联产品创新设计6项,过程中涌现出了很多创新点,其中有2名学生被评为优秀实践学生。

  王勇总经理进一步明确了实践教学的主导思想,学生要从实践中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不是狭义的到车间工作。做开发、产品申报等都要懂车间一线生产,但不一定是精于生产,而是要做到了解生产和工艺过程。学生的学历层次不同,实践教学的目标就不同。企业的社会定位和学校不同,作为恒星集团企业要在不影响企业运营运或促进企业盈利的同时,承担指导学生参与产品研发和质量改进的课题,员工的实践经验加上学生的理论进行融合,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实践教学在毕业设计上体现的价值会更高。同时总结企业授课教师的优缺点,企业人员生产经验是足的,以后企业会引进更多的高技术人才担任学生实践老师,现有的企业实践老师在专业能力和授课方法还需要提升。

  工学院车辆工程专业带头人张教授介绍此次中汽联实践教学作为教学扩展亮点,教学模式是得到肯定的,企业从管理角度做的很好,企业在实践教学中授课内容还存在些不足。实践教学完成后学院及时组织学生座谈并总结经验。建议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有专门的老师在企业沟通,严格按照教学规律教学和整理教学材料。企业的实践教学基本条件要配套,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工学院副院长潘娜娜代表学院感谢中汽联的付出,实践教学的成效是好的,学生开拓了眼界。学院教师和企业授课人员紧密度不够,实践教学的教学资料要进行培训和建设、落实。

  工学院院长常德功说产教融合模式改革是必需的,但改革要逐步进行。实践教学的课程要进行选择,有实践教学题目的毕业设计更适合在企业完成,题目选择的好,就能综合运用学生学习的知识。

  韩总从学校层面关心实践教学,要把设计项目课程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把学生的实践教学指导书放到车间作为恒星亮点,精益求精,让学生满意,企业也有成果。

  丁校长最后做了总结发言,感谢参加试点工作的企业和学院人员,实践教学的课程改革迈出第一步是不容易的,但也要克服各种困难走出去。部分课程教学放到企业去能达到在学校中不能完成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本科的产教融合要逐步探索,要明确指导思想,要符合本科的人才培养方案。一是根据企业的情况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形成新的课程体系;二是为了培养人才,要不断完善教学条件,在课程资源和课程建设中把实践教学融入到里面来,总结出教学管理模式;要在课程建设和教学管理模式中形成自己的特色,走出恒星自己的实践教学之路。同时更要继续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培养双师型老师,用理论去支撑实践教学,学院教师要下到企业中去,补充企业科研人才,教师的课题要能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不要纸上谈兵。

  此次实践教学交流总结会,为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恒星特色的“行校对接、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与“工学交替、实岗实训”的教学模式有重大意义,为实践教学课程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地址:青岛市九水东路588号 |

电话:0532-86661234 |

邮政编码:266100 |

版权所有:青岛恒星科技学院 |

备案号: 鲁ICP备20007371号-1 |

E-mail:hx@hx.cn |

鲁公网安备 37021302000023号 |

微信公众账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