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知识结构合理、动手能力强,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领域必需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对该领域的工程实践问题的分析能力、设计/开发能力、研究能力和使用现代工具能力;具备良好的综合人文素养、较强的创新精神;能从事本领域相关岗位的工作,胜任电气工程规划设计、电气设备制造、发电厂和电网建设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经过5年左右的工作实践,应具备:
1、具有多学科或跨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的能力,能够使用现代工具与实验技术,胜任电气工程及相关领域工程项目的研发,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2、具有人文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够以社会、安全、法律、环境、文化等宽广的系统视角,管理多学科背景的工程项目。
3、具备业界同行、客户有效沟通能力,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及工程项目规划与协调能力。
4、能够通过终身学习适应职业和行业发展需求,具有职场竞争力。
二、毕业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工程知识:系统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必需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并能将这些知识用于解决复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中的设备设计与控制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较复杂的系统设备设计与控制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问题,设计满足要求的技术方案、电气设备、仪表及控制系统,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工程问题,能够进行设计与研究;包括电气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问题,进行生产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问题,进行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与评价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问题的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电气类生产、设计、研究开发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电气工程管理原理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课程体系







四、专业核心课程
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及电力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供电工程。
五、专业特色课程
运动控制系统:本课程以专业设计与制作的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实践能力为主线,由专业老师与装备实训基地指导老师合作完成。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多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及其数字控制、可逆调速系统和位置随动系统四大部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以电机为对象,以电力电子功率变换器为弱电控制强电的媒质,以自动控制理论为分析和设计基础,以电子线路或计算机为控制手段,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控制规律及设计方法,通过课程设计及综合实验课程巩固理论知识,验证设计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开展项目教学,使学生对整个过程进行全面实践,实现校企间无缝对接。
六、关键实践环节
电气专业课程设计及综合实验:本课程采用项目式教学,采用电气控制实验室DJDK-1 型电力电子及电机控制实验装置作为依托和基本条件的现场演示教学,通过操作项目的训练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异步电动机调压调速系统的元器件和设备的选择基本技能;初步掌握异步电动机调压调速系统静态设计和动态设计;掌握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掌握变频调节器电路的设计;初步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基本达到实践技能要求。本课程采用分项目过程性考核与综合项目全面考核相结合方式,从单项实训项目完成情况、整体流程完成情况、实训报告完成情况三个方面,对学生实训进行全方面综合评价。
七、实践教学体系架构图

八、教学计划进程表
附表1:教学实施计划表
附表2:集中实践教学计划表
附表3:学时学分分布及比例表
九、学制与学位
1、本专业基本学制为4年,最长学制经学校批准可延至6年;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最低要求达到170学分;
3、符合学校学位标准者,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